日前,“科教興市人才強市行動”主題采訪高校行活動的最後一站來到了天津科技大學。作為新中國首批建立的四所輕工類高校之一,天津科技大學有着“新中國輕工業人才的搖籃”“中國民族輕工業高等教育的奠基者”等美譽。近年來,學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天津市現代産業體系建設,在深化産教融合、培養創新人才的道路上不斷走深走實。作為濱海新區唯一建制高校,學校優勢特色學科的發展建設積極融入濱海新區的産業發展,實現高校與地方發展的同頻共振。依托大學科技園載體,學校發揮特色學科優勢,立足全國,聚焦京津冀創新資源,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科大模式”,有力地彰顯了天津科技大學的品牌特色。
聚力創新人才培養
為國家和地方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采訪中,教務處處長徐娜介紹,學校充分發揮濱海新區産業優勢,在産教融合模式下對培育創新人才模式進行了一系列嘗試。學校立足輕工發酵、工業生物技術等優勢特色,面向生物醫藥産業現狀與未來,與康希諾、瑞普生物、華熙生物、天津藥研院、丹娜生物等企業共建生物醫藥現代産業學院,該項目采用“2年校内理論學習+1年校企合作育人+1年企業實踐學習”的培養模式,由高校教師與企業技術管理人才共同開發了校企合作課程40餘門,編寫校企合作教材3部,建成60餘個産學研基地。每學年企業參與授課的人員達到50人左右,學時數達到600學時以上,探索了一條産教深度融合的新路。
天津科技大學的人才培養與企業密切聯動,實現了學校、學生、企業三方受益的共赢局面。生物醫藥現代産業學院2021級學生邱添說:“本學期我們有十幾次到企業中進行實踐的機會,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我們能夠快速成長,對将來就業大有幫助。”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研發中心制劑部助理研究員彭少丹提到:“依托天津科技大學的科研平台,我們能夠更好地控制疫苗産品質量。未來,校企雙方還将繼續展開緊密合作。”
此外,在校企合力培養産業需求型人才、打造特色衆創空間等方面,天津科技大學依托“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三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結合濱海新區發展與高級人才培養的雙重優勢進行博士後流動站建設,依托濱海新區的發展促進高級人才的培養,為博士後研究提供良好的實驗設備和工作環境。同時,學校緊緊抓住濱海新區的區位優勢,與華為、騰訊、飛騰等科技智庫和天津明大華中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協同創新中心等企業孵化器緊密合作,共同開展創客文化交流、創客人才培養、創客生态營造、雙創成果轉化。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科技成果在發展應用中綻放光彩
采訪中,天津科技大學着重展示了學校科研工作、大學科技園等,讓大家直觀感受到學校在服務國計民生重要事業中迸發的“科技”力量。學校科技處處長唐娜介紹,學校積極建設大學科技園,打造優質成果轉化平台,圍繞“四個面向”“一基地三區”的功能定位、天津市“1+3+4” 産業布局和12條産業鍊,依托輕工、食品等優勢特色學科,立足全國,聚焦京津冀創新資源,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同時,學校将科技成果高效産業化,近5年,學校技術合同認定登記1600餘份,成交額6.1億元,其中與天津企業開展技術合作700餘項,派遣教師作為科技特派員入駐天津企業400餘人次,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在項目展示中,天津科技大學機械學院的科技成果有服務神舟飛船載人飛行任務;程博聞教授的功能纖維制備關鍵技術為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貢獻,為世界抗“疫”貢獻中國力量;陳甯教授團隊解決了生物醫藥行業上遊供應鍊緊缺的問題;化工與材料學院的王紅星教授從事精餾、反應精餾、化工過程強化與數值模拟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成果工業化推廣工作。王紅星提到,他的技術服務改造的企業項目總産值近200億元,他希望今後能通過科技攻關,用科技成果助力發展一條契合我國戰略需求的特色綠色循環經濟路線,快速推動我國電子化學品産業規模升級,推動發展集電子化學品精制和循環處理于一體的萬億級産業鍊。
民以食為天。天津科技大學近年來在食品領域的科技成果應用和貢獻,同樣十分引人關注,尤其是很多天津老百姓熟悉的日常美食都有“科大”元素加持:天津科技大學團隊助力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升了産品的食用品質,在血糖控制和調控腸道菌群結構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新工藝新裝備的應用比傳統工藝節能高30%;助力天津市利民調料有限公司探索提升傳統腐乳的品質、功能與安全性的方法與途徑;提高了醬油的出品率、營養品質和質量水平,累計生産總值超億元,助推我國傳統發酵食品的産業升級;助力天津二商迎賓肉類食品有限公司開發重組醬鹵牛肉食品,綜合提升了醬牛肉産品出品率和感官品質,産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