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天開園:一場大學與城市的“雙向奔赴”
2023-05-08 天津日報

 “天開園在哪裡?”“為什麼要建天開園?”“天開園有何與衆不同?”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開局之年,要有開創之舉、開啟之新。去年年底,天津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建設天開高教科創園。自此,“天開園”這個名字快速升溫,引發廣泛關注。

“天開”,最直觀的聯想,是南開大學、天津大學。而按詞典解釋,“天開”指“超越常規的活動,思想精神等煥發、奔放”。還有一種解釋:日行北歸,陽氣複生。

無論是兩所百年名校的自帶光環,還是超越常規的精神煥發、思想奔湧,或是“日行北歸”所寓意的春江水暖、活力再現,“天開”兩個字,都給人們巨大的想象空間,可謂一石千浪、石破“天開”。

天開園在哪裡?

“一核兩翼”立起城市新地标

身處都市、隐于鬧市。

南開區,津河畔。沿南開大學、天津大學交界線往西延伸,不遠處有一條400多米長的大學道。記者近日在現場看到,這條道路和它橫穿的天津科技廣場周邊區域,立着醒目的藍色圍擋,正在緊張施工。

根據規劃,這裡是天開園“一核兩翼”布局中核心區的先導區。8棟高樓組成的天津科技廣場則是“先導中的先導”,承載着核心區一期建設的使命。

毗鄰名校,寸土寸金。但在數月前,這裡仍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藏身于學府書香,連很多老天津人也感到陌生;如今,一夜成名,成為引人矚目的熱土。

“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所謂的風雲際會、所謂的應運而生,仿佛都是恰到好處。

此前,天開園已“官宣”于今年5月18日──即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開幕當天──正式開園。4月3日,《天開高教科創園建設規劃方案》亮相;18日,量身定制的《關于支持天開高教科創園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正式發布。天開園“四梁八柱”初步搭建,思路脈絡逐漸清晰。

天津科技廣場5号樓、6号樓,分别是天津大學、南開大學項目集中入駐載體,室内也在裝修,辦公區将達到“拎包入住”标準。

科研西路南開大學科技園内,駐場工作人員、南開大學資産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郭偉透過窗戶向記者介紹,一路之隔的這棟高聳的大樓,将進駐來自該校的創新創業團隊,“27個先期入駐項目已經确定,前些天剛帶着項目負責人看了房,大家都很滿意、很振奮。”

5号樓同樣安排了27個首期項目。“學校調研走訪校内外師生、校友團隊轉化項目超過100項,最後确定首批入駐校内師生項目25個、天大校友項目2個。”天津大學合作辦主任王寒表示。

穩中求進,實中求效。從起步階段就對入駐項目優中選優,不追求立刻“鋪滿填滿”,是天開園建設中堅持高标準的一個寫照。

“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實現‘科技創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務資源集聚區’的定位,天開園必須始終堅持高标準建設、高質量發展。”市科技局局長朱玉兵表示,後續将穩步導入越來越多的包括天大、南開在内的全市高校師生、校友項目。

根據規劃,天開園以南開區環天南醫大片區為核心區,以西青區大學城片區為西翼拓展區,以津南區海河教育園區片區為東翼拓展區,在功能上形成以研發孵化為主的“一核”和以研發轉化産業化為主的“兩翼”。到2027年,引進孵化科技型企業累計近1000家,吸引高水平人才超過5000人

“南開區在為天津科技廣場裝修改造提供支持的同時,還負責先導區環境治理提升工程。依照有關設計方案,做好道路、交通、園林綠化、市容市貌等提升改造工作。”南開區科技局局長肖述虎說,建設天開園是區裡頭号工程,區住建、城管等多個部門一直在駐場辦公。

據介紹,随着企業和人員的入駐,天津科技廣場周邊交通流量必然大增,對辦公生活環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先導區将推進圍牆及建築物退線18處,拓寬路面,改善區域交通條件。核心街區将實現環境景觀顯著提升,引入大量現代感、科技感、青春感的元素,完善周圍商業服務配套,打造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和充滿活力的科創文化氛圍,讓年輕的創新創業者舒心工作、愉快生活。”肖述虎說,“天開園将是新的經濟增長極,也會是重要的城市新地标。”

為什麼建天開園?

天時地利人和的交彙點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天津科教資源豐富,聚集了國家級院所和國内高水平研發機構超過170家,擁有研究生培養單位24個,普通高等院校56所,在校師生70多萬人。僅在天開園核心區,就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等3所“雙一流”高校。不容忽視的是,目前尚存在高校創新創業平台分散、科創服務資源不足、高校科研與城市産業結合不夠緊密、大學畢業生留津比例相對偏低等值得關注的現象。

“無論是矽谷現象還是中關村模式都啟示我們,大學是城市最重要的創新源,特别是理工科專業在城市産業創新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南開大學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院秘書長張貴教授表示,大學與城市應當血脈交融,尤其是和城市急需的産業創新融合在一起。

“天津高校創新資源與本地産業融合發展方面還有較大空間。”天津社會科學院數字經濟研究所所長王雙研究員曾參與區域創新發展方面的研究。她表示,天津其實很早就意識到要借鑒中關村模式,“鞍山西道當年也火過一陣子,但沒有跟上産業升級的步伐,沒有形成規模性的創新創業生态。我們需要以更大力度重新整合資源,趕上新的發展風口。”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方興未艾,創新在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顯。天開園的布局落子,可謂得“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有利條件,被各界廣泛看好。

天時,是時代大勢,也是時間窗口。

黨的二十大對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作出了新的頂層設計,為天津一體推進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水平建設天開高教科創園提供了遵循和機遇。

地利,是區位禀賦,也是曆史機遇。

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創新協同、産業聯動、人才交流進一步密切。天開園“一核兩翼”已經有了高校集聚的空間基礎,園區與園區之間具備功能互補、聯動發展、形成合力的條件。

人和,是産教融合、科教融彙,更是一場大學與城市的“雙向奔赴”。

天津市委、市政府把高标準建設天開園作為推進科教興市人才強市行動、中心城區更新提升行動的重點抓手。南開大學、天津大學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擔綱挂帥,重點推進天開園工作。高校院所、企業界、金融界對天開園的發展充滿信心和期待。

“高标準建設天開園,搭建起聯系高校和企業的橋梁紐帶,圍繞市場需求開展科技開發,不僅能有助于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服務天津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也能夠促進學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反哺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天津大學副校長王天友表示。

“南開大學把天開園建設視為重大發展機遇,正積極組織三支力量,一支力量彙聚金融界校友資源,一支力量深入院系挖掘師生科研成果,一支力量負責策劃多種類型的項目對接會,全力推動天開園建設。”南開大學副校長李靖說。

天開園有哪些特色?

高校與城市相互滋養賦能

當下,在各大城市,各類高教園區、科技園區、産業園區星羅棋布。

天開園橫空出世,是N+1的紅海競争,還是獨一無二的創新布局?

突出科教融合、突出科創屬性、突出創新生态、突出市場導向──天開園特點鮮明。天開園要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重要的是堅持“四個面向”,推動高校與産業密切聯動,把科教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以産業發展助推科教興盛,為天津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張貴教授介紹,當前産教融合的實現路徑有兩種,一種是成果走出學校,尋求戰略投資實現轉化;另一種是企業走進學校,提出創新需求,獲得支持從而推進産業變革,“天開園有望搭建一個産教融合的通道,從而更好地把大學創新與城市産業連接起來,相互賦能。”

實現科教融合,離不開平台載體的紐帶作用。王雙研究員認為,天開園集中構建了創新發展要素集聚的物理空間,也建立起高校、政府、産業、金融等常态化“握手通道”,對提升天津創新創業生态、吸引集聚高水平人才、推動科技成果本地轉化、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等都有重要意義。

以科技服務資源集聚促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孵化,是推進天開園建設的一個關鍵。據介紹,天開園在規劃和政策中重點聚焦科創主體要素需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構建一體化協同創新體系,提供全鍊條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保障。

在科技服務方面,園區提供概念驗證、小試中試、檢驗檢測、知識産權保護與交易服務,聚集一大批知名創業導師、技術經理、服務管家,一大批天使基金、風投基金、産業基金,為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支持。

推動科學儀器、試驗設施等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是天開園打通創新創業瓶頸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近日,天開實驗室創新發展聯盟成立,吸納了全市15家全國重點實驗室、3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6家海河實驗室、377家市級重點實驗室、46家科技和金融服務機構,聚全市科研資源為天開園創新創業有效賦能。

搭好舞台、引進主角,把天開園的“戲”唱好,還要靠一個好的運行機制,那就是充滿活力動力的市場化運營。

除了廣泛引入市場化專業化的科技服務資源,園區還将采用“小管委會、大平台公司”運行模式,推行“管運分離”,由平台公司負責園區的運營管理、招商引資和綜合服務。平台公司将以參股方式,分别與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聯合成立高校科創園運營機構,推動高校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各方參與積極性,實現共赢。

宋人黃庭堅詩雲:人得交遊是風月,天開圖畫即江山。可以預見,人才雲集、科技加持,創新創業熱潮奔湧,天開園必将“風月”無邊、“江山”日新!

 

Baidu
sogou